而回憶一會兒來到遙遠的過往,一會兒切換成現在,說著說著又提到未來的遭遇以及在她生前家庭裡發生的事情。
被視為尤索夫繼任者的謝考持續領導博科聖地、將其轉變為更加激進且致命的暴力組織,並在西非各國持續製造恐怖襲擊,至今已造成超過4萬人死亡。我認為情況會持續混亂好一陣子。
其初衷是避免穆斯林遭受「任何西方政治、社會文化的毒害」,舉辦投票、穿著襯衫、西褲或接受西式教育都涵蓋在內。部分分析師認為謝考的死,能為雙方持續已久的暴力衝突畫下句點,ISWAP也能順利吸收博科聖地信徒與資源。無論遭到ISWAP吸收或持續對立,博科聖地的軍事實力與資源都仍不容小覷。他們的野心不僅止於教育,其終極目標是建立一個伊斯蘭國家。Photo Credit: AP/ 達志影像 博科聖地的下一步,慶祝反恐成功仍言之過早 縱使謝考身亡的消息為真,觀察家認為要歡慶恐怖組織瓦解仍言之過早。
儘管各界積極斡旋並展開救援行動,7年後的今天,仍有超過100名學生失蹤或死亡。面對組織首腦的殞落,他們毫無準備。無論民間的謠言和有意圖的訊息,本質都是虛假的內容,面對訊息千萬別將訊息政治化,因為訊息真偽並不會因為立場而有改變,若帶有某種目的,而製作出的不實資訊,就應該受到法律更嚴厲的制裁。
「恐懼」助長假訊息的傳播速度 由於疫情爆發,使得恐懼成為各種假訊息的推手。恐懼是人類的本能,是生活的預警,趨避危險的一種基本的心理狀態學者Greg Norma認為,如果負面情緒被分享到一定的程度,它就有能力被傳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。常常沒頭沒尾像是街邊巷語一段閒話,或是道聽塗說的八卦。
恐懼是人類的本能,是生活的預警,趨避危險的一種基本的心理狀態。研究學者Kuhlthau指出,高齡者常成為假訊息受害者,主要的原因是心理負擔,也可以說是一種「資訊焦慮」,長輩透過行動裝置尋求資訊過程中,反覆遇到「操作不順」、「資訊過多」所自然產生的情緒反應。
為了能夠釐清假訊息的類型,本文將假訊息,大致分為兩類,分別是「民間謠言」與「有意圖的訊息」。當疫情造成恐慌,焦慮情緒造成長輩透過打電話、面對面從自己的鄰居、朋友中尋求答案。「有意圖的訊息」,則有明確的目標,訊息結構更完整,常透過網路資訊進行加工、改寫,文字也更加精細,甚至製作成圖片、影音等。「消息來源」:某權威人士或不明機構,讓受眾覺得消息是可靠,例如:某醫生表示、某機構證實、國外媒體報導等。
那時候將造成更多的社會負擔。有時候,並不是因為人們無法分辨訊息的真假,而是恐懼情緒本身就具有強烈的渲染力,掩蓋過一切理性,才可能誤信很荒謬的資訊,成為假訊息傳播者。也助長錯誤與負面訊息在社群網路的傳散。當假訊息是透過「鄰里耳語」傳播時,比較好的情況是在朋友圈中彼此討論後,破解謠言,但也有可能,因此變成鄰里假訊息的溫床,三人成虎後,傳播效果會很驚人。
但是常因為資訊爆炸,或不慎操作,高齡長者一時很難查驗分辨。而子女也可以把握機會多陪伴長者,協助他們熟悉3C產品、認識社群網路,遏止假訊息的流傳之餘,聯繫彼此間的感情。
高齡者使用科技的困境 根據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調查,透過社群網站與即時通訊軟體,獲取各種訊息、聯繫親朋好友,已經成為長輩使用網路主要活動。數據顯示高齡者在使用這些軟體時,容易轉傳不實資訊,成為假訊息的受害者,也莫名成為幫兇。
台灣COVID-19(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、新冠肺炎、武漢肺炎)疫情升溫,本土病例劇增,各縣市陸續傳出確診案例。「恐懼」助長假訊息的傳播速度 由於疫情爆發,使得恐懼成為各種假訊息的推手。「系統性」:有組織地發動,且在特定時間串連,也可能與某些網站、粉專,資訊互有聯繫,口徑也較為相近。而假訊息內容,包含:對不特定人士進行獵巫、不正確的防疫資訊,甚至是各種陰謀論等,一時之間真假難辨,人心惶惶。這類訊息,為了能夠廣為流傳,也會利用「新聞寫作」的手法,引述某權威人士、或是某機構佐證,偽裝成新聞的樣貌(假新聞),讓可信度更高,因此傳播力道也會更強。社群網路過多的訊息,高齡者無法辨別訊息的真偽,甚至很多時候沒有能力進行查證,只能依直覺或過去經驗判斷。
所以,當某些媒體為了收視率,有意無意製造恐慌,利用措辭、畫面以及口氣,都可能間接成為謠言傳播的動力。總而言之,疫情期間高齡者遇到假訊息,在無能力查證的情況下,迫於恐懼將資訊散播,造成更多的社會成本,主流媒體應拿捏好底線,不過度渲染疫情。
然而,不管是民間謠言或是有意圖的訊息,要阻止傳散,查證是很重要的工作,只要上網多比對,就可以降低受騙上當的機率。無論民間的謠言和有意圖的訊息,本質都是虛假的內容,面對訊息千萬別將訊息政治化,因為訊息真偽並不會因為立場而有改變,若帶有某種目的,而製作出的不實資訊,就應該受到法律更嚴厲的制裁。
訊息結構都會比較片面,沒有主要針對的人物和強烈控訴。而各種假訊息傳播速度極快,村莊到社區又從鄰里至家戶,不實資訊滿天飛。
「指控」或「訴求」:透過文字、圖片中的訊息,具有煽動性情緒性用語飛鼠不渴營區除了有森林可以吸收芬多精,周遭還有甜柿、橘子園可體驗採果,另外還有原住民文化體驗,例如飛鼠探索、狩獵導覽、DIY 窯烤披薩等,豐富的活動肯定讓你一次就愛上。我們的娛樂喜好以及旅行風格逐漸改變,以往大家喜歡往城市跑,現在更熱愛往大自然跑。三種露營方式: 1. 野營 Camping Camping是最廣為人知的露營方式。
介紹這麼多露營有關的資訊,是不是心癢癢想馬上出發去露營呢?趕快踏出家門,擁抱大自然吧。冷/暖氣設備 Air Conditioning/Heating 夏天露營最怕的就是早上被熱醒、晚上冷到睡不著。
Glamping的帳篷通常都是大型帳篷,有別於camping使用的露營帳篷,通常更寬敞舒適、裝飾華麗、設備齊全,常見的造型有: 蒙古包 Yurt 印地安帳 Tipi 狩獵帳 Safari tent 蒙古包|Photo Credit: Dave CC BY-NC-ND 2.0 住在美麗的帳篷裡,滿天繁星下,跟朋友一起度過歡樂時光,是不是很棒呢。常見的類型有: 硬殼式(caravan) 折疊型(folding) 半掛型(fifth wheel) 拖曳式房屋(trailer house) 目前硬殼式露營車在台灣最為普遍,在很多露營區都能看見裝飾華麗的美式露營車,很值得大家入住體驗。
下一次露營就選這裡吧。這樣得天獨厚的露營地點,趕快收藏起來吧。
自走式指的是露營車本身就是一台車,不需要額外動力才能移動,根據大小和車子底盤分為以下三種: 巴士(bus type) 貨車(truck type) 麵包車(van type) 拖曳式露營車本身沒有動力,比較像是拖車或是可移動的房子,需要額外動力拖拉。所以大部分glamping場地都會提供插座,讓大家及時充電。出來露營就是要放鬆,有了冷/暖氣,就不用顧慮這麼多,可以容易入睡,而且想睡到多晚就多晚,絕對不會被熱醒。插座 Power socket 對於現代人手機成癮症嚴重,手機沒電根本是要命。
Glamping帳與帳之間距離較遠,每個帳篷都在自己的小天地中,不會有人打擾。2. 新竹「遇見嵨繞」 美麗的雲海、綿延的山巒、花季到來時滿山遍野的花朵綻放,位於海拔1,200公尺的遇見嵨繞露營區擁有極佳景色,非常值得造訪。
除了美景,附近也有淺灘和漁港可以玩水、吃海鮮,提供多重享受。位於嘉義阿里山的Hamona是由藝術家不舞所建造,除了可以看到許多女主人精緻的藝術品,還可以體驗烘焙有機咖啡豆、品嚐有機的無菜單料理,更別提可將阿里山壯麗的雲海和美麗山林盡收眼底。
近幾年吹起一股露營的風潮,紛紛把大家吹上山,享受山林的靜謐和芬多精,新興的露營形式讓更多人感受到露營的魅力。露營不只費用不到飯店的一半,還可以體驗搭帳篷、野炊,累積成就感,沐浴在大自然之中,享受與家人或三五好友的寶貴時光,難怪這麼多人喜歡。